潮流东莞,万有引力

今年12月中旬,“潮流东莞,万有引力”2022东莞城市空间艺术邀请展将于黄旗山南麓香遇走廊拉开大幕,这也是东莞首次举办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展览。

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东莞市委宣传部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承办,面向国内九大美术院校及社会领域,围绕运动、历史与传统、生态世界等三大题材,定向邀约征集并展出体现东莞城市文化内涵的雕塑和艺术装置作品,以此激活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展现东莞这座城市的活力,拉近城与人的距离,探索艺术参与城市空间建设的“东莞模式”,带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毕横《胖哒》综合材料 高1200cm 2021年

以公共艺术的名义,展览论坛齐亮相

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东莞城市空间艺术邀请展将全面打开东莞城市文化气质的想象力。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杨嘉介绍,2022东莞城市空间艺术邀请展以东莞城市作为创作灵感,以“人文”“运动”“科技”为主要板块,面向国内九大美术院校及社会领域,定向邀约征集能展现城市青春活力、时尚潮流的雕塑和艺术装置作品,预计于12月中旬在黄旗山南麓“香遇走廊”举办。

目前,邀请展已经确定邀请(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包括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景育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礼宾、《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等8位国内艺术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组成艺术委员会,参与作品提名和评审工作,为展览作品的艺术性、品质性提供了保障。

活动也将同步举办学术论坛。一批国内艺术领域学者、美术学院学科负责人、著名艺术家、城市文化研究学者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受邀参与公共艺术高峰论坛,针对东莞城市艺术发展情况、城市公共艺术对文化建设、潮流文化品牌打造等方向集思广益,为东莞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思路。

郑路 《差翅亚目之目》 钢结构、太阳能LED 600x600x480cm 2020年

此次展览是东莞首次以城市命名的公共艺术展,围绕东莞城市空间不同属性为灵感,实现艺术与东莞城市的有机融合,“以艺术之名,站在东莞辽阔的历史潮流中引发城市公共艺术的新浪潮,向世界展现不一样的东莞,展现充满自身独有文化气质的东莞。”杨嘉说。

李象群《风云行-1》白铜 310x274x147cm 2019年

以城市空间为载体,文化强市展新颜

实际上,在东莞,公共艺术早已渗透到市民生活场景。行至街头,中心广场上的“红色纽带”飞扬,石龙铸造的“举重之乡”雕塑屹立,东莞篮球中心外“众志拼搏”手臂交错……各种标志性的雕塑林立。

李象群《王蒙》 白铜 145×127×115cm 2015年

站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东莞正开启文化强市建设新征程。“让艺术的氛围环绕东莞,以优秀的艺术作品传播城市艺术形象,以优质的艺术服务满足群众艺术需求,打造独一无二属于东莞气质的城市艺术,为东莞文化强市添砖加瓦,是当下东莞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杨嘉说。

邵译农《道和门》钢铁、组合装置 1300x2300x290cm 2010年

立足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传播东莞城市形象,2022东莞城市空间艺术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是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的新尝试,也是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东莞模式”的新探索。

邀请展的美好愿景从“潮流东莞,万有引力”主题中便可探知一二。东莞长期处于全球与本土融合的浪潮中,是一座汇聚传统与现代的城市,与代表前沿、先锋的“潮流”概念不谋而合。“该主题旨在表达双万新起点上的东莞,通过积累的能量和释放的引力,锐意朝前,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友好姿态为艺术创作提供天地画布,向艺术人才敞开怀抱,通过城市文化产业和文艺人才的持续交互、共同创造建立新的链接,拉近城与人的距离,实现城市空间与先进制造和公共艺术的多维融合。”邀请展艺术委员会成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说。

陈志光《蚁王》不锈钢 400x1000x1000cm 2014年

“万有引力”则指涉本次邀请展办展的态度,东莞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将以海纳百川、包容友好的姿态,敞开怀抱欢迎、接纳所有前来采风创作、植根创业的艺术家及艺术人才,为其提供广阔的创作画布。

一组即将发布的主视觉海报同样拉满活动“期待值”。在极富空间感、层次感、立体感的场景设计中,一个个构成主体的彩色图案结构代表着东莞锐意潮前,包容开放的城市态度,色彩搭配更加体现出东莞潮流、活力、包容性。公共、宜居、生态、包容的城市空间氛围扑面而来,东莞乘风而起的发展态势跃然纸上。

文化造城、艺术成境、起浪成潮,即将来袭的邀请展释放出东莞尊重艺术、热爱人才的信号,“这将是一场艺术与城市空间,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对话,诚邀社会各界一道前来感受公共艺术与东莞交融的城市魅力。”杨嘉说。

董书兵《大地之子》 碳钢 长4000cm 2013年

相关文章